一把号称CF兵器界里面的神器,他拥有微小的后座力,在高手的手上,可以说是 的,它还拥有超高的子弹射速可以给别人致命一击—爆头。汤姆逊冲锋枪。此枪乃全能枪,重量轻,射速快,换弹快,近距离威力大。
汤姆逊冲锋枪,它的威力较小,只要被汤姆逊打到的人都会不停的晃动,比如拿着大炮的时候,别人用汤姆逊向你射击,人会不断的晃动,导致狙击手无法瞄准的效果,可以给狙击手致命的一击。可以说不耗费一滴血就可以灭掉一堆的狙击手。
汤姆逊冲锋枪可以说是个大肚腩,它容纳下了60颗子弹,在地上和幽生化边打边退非常出色,60发子弹十分耐打,加上其重量轻,后退就快了,换弹快,不至于因换弹被抓。虽然汤姆逊没有加特林的子弹多,可是加特林开枪的速度过于慢,太笨重。玩生化幽灵无法逃避。
汤姆逊总共180发子弹也只比M60少20发,在生化模式中守点也很好,子弹打光很快补上,1局下来,3-4kill没问题,别人看起来也很潇洒。
玩团队,60发子弹打对方几个人都不要换子弹。例如运输船,从家里暗道出去,冲到敌家,正常会有几个狙击手在那,汤姆逊60发子弹扫死他们,3-4kill,快速后退,换下子弹,在冲过去杀,1-2kill,你1条命换4-6条命,愁什么没ACE,还愁不赢?
玩爆破,遇到一个敌人,别和他对枪,因为汤姆逊射速快,子弹多,冲过去扫了他,近距离威力大(注意是近距离,远距离不行),60发子弹足足有余。
玩幽灵,你不会听脚步声也没关系,幽灵砍你时你知道吧,拿汤姆逊扫了他,因为汤姆逊近距离威力大,射速快,子弹多,即使被砍了一刀也可以杀死那个幽灵。
所以,加特林,大炮不一定好,汤姆逊才是王道。
如果是喜欢点射的玩家,那么汤姆逊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打出来不容易啊,行行好给最佳
汤普森冲锋枪是由美国人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的。又叫芝加哥打字机,最早的生产型是M1921式,后来又相继出现了M192 M1928系列冲锋枪。其中M1928A1式于1930年研制成功,并少量装备了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为盟国军队所使用。1942年,在M1928A1式的基础上,发展了M1式冲锋枪,并正式装备美军,成为美军第一支制式冲锋枪,后来在M1式的基础上又改进为M1A1式冲锋枪。二战期间,汤普森冲锋枪生产量达140多万支,1945年正式停止生产
Thomson,早期曾译为汤姆森、汤姆逊。名字为汤姆孙的科学家,最著名的有以下几位:W.汤姆孙,即开尔文男爵, 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很多领域有卓越贡献。J.J.汤姆孙, 物理学家,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P.汤姆孙, 物理学家,J.J.汤姆孙之子,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名:汤姆孙
外文名:Thomson
出生日期:1824年
性别:男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 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世界著名的卡文迪许第三任实验室主任。1856年12月18日生于 曼彻斯特,父亲是一个专印大学课本的商人,由于职业的关系,他父亲结识了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些教授。汤姆逊从小就受到学者的影响,学习很认真,十四岁便进入了曼彻斯特大学。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受到了司徒华教授的精心指导,加上他自己的刻苦钻研,学业提高很快。
1876年,即二十一岁时,他被保送进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1880年他参加了剑桥大学的学位考试,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取得学位,随后被选为三一学院学员,两年后又被任命为大学讲师。他在数物理学方面具有很高修养。发表了《论涡旋环的运动》和《论动力学在物理学和化学中的应用》论文。
1884年,28岁的汤姆逊在瑞利的推荐下,担任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物理学教授。1897年汤姆逊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的实验中,证明了电子的存在,测定了电子的荷质比,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1905年,他被任命为 皇家学院的教授;190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6年任皇家学会 ;1919年被选为科学院外籍 首脑。汤姆逊在担任卡文迪许实验物理教授及实验室主任的34年,桃李满天下。1940年8月30日,汤姆逊逝世于剑桥。终年84岁。
1858年,德国的盖斯勒制成了低压气体放电管。1859年,德国的普吕克尔利用盖斯勒管进行放电实验时看到了正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上产生出绿色的辉光。1876年,德国的戈尔兹坦提出,玻璃壁上的辉光是由阴极产生的某种射线所引起的,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由什么组成的?十九世纪末时,有的科学家说它是电磁波;有的科学家说它是由带电的原子所组成;有的则说是由带阴电的微粒组成,众说纷纭,一时得不出公认的结论。英法的科学家和德国的科学家们对于阴极射线本质的争论,竟延续了二十多年。
最后到1897年,汤姆逊的出色实验结果面前,真相才得以大白。汤姆逊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他将一块涂有硫化锌的小玻璃片,放在阴极射线所经过的路途上,看到硫化锌会发闪光。这说明硫化锌能显示出阴极射线的“径迹”。他发现在一般情况下,阴极射线是直线行进的,但当在射击线管的外面加上电场,或用一块蹄形磁铁跨放在射线管的外面,结果发现阴极射线一都发生了偏折。根据其偏折的方向,不难判断出带电的性质。汤姆逊在1897年得出结论:这些“射线”不是以太波,而是带负电的物质粒子。但他反问自己:“这些粒子是什么呢?它们是原子还是分子,还是处在更细的平衡状态中的物质?”这需要作更精细的实验。当时还不知道比原子更小的东西,因此汤姆逊假定这是一种被电离的原子,即带负电的“离子”。他要测量出这种“离子”的质量来,为此,他设计了一系列既简单又巧妙的实验:首先,单独的电场或磁场都能使带电体偏转,而磁场对粒子施加的力是与粒子的速度有关的。汤姆逊对粒子同时施加一个电场和磁场,并调节到电场和磁场所造成的粒子的偏转互相抵消,让粒子仍作直线运动。这样,从电场和磁场的强度比值就能算出粒子运动速度。而速度一旦找到后,单靠磁偏转或者电偏转就可以测出粒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汤姆逊用这种 来测定“微粒”电荷与质量之比值。他发现这个比值和气体的性质无关,并且该值比起电解质中氢离子的比值(这是当时已知的最大量)还要大得多。这说明这种粒子的质量比氢原子的质量要小得多。前者大约是后者的二千分之一。
后来,美国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在1913年到1917年的油滴实验中,精确地测出了新的结果,前者是后者的1836分之一。汤姆逊测得的结果肯定地证实了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人类首次用实验证实了一种“基本粒子”----电子的存在。“电子”这一名称是由物理学家斯通尼在1891年采用的,原意是定出的一个电的基本单位的名称,后来这一词被应用来表示汤姆逊发现的“微粒”。自从发现电子以后,汤姆逊就成为 上知名的物理学者。在这之前,一般都认为原子是“不能分割的”的东西,汤姆逊的实验指出,原子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这个实验标志着科学的一个新时代。人们称他是“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1905年,他被任命为 皇家学院的教授;190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6年任皇家学会 。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不前,仍一如既往,兢兢业业,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汤姆逊既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又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他一生所做过的实验,是无法计算的。正是通过反复的实验,他测定了电子的荷质比,发现了电子;又在实验中,创造了把质量不同的原子分离开来的 ,为后人发现同位素,提供了有效的 。汤姆逊在担任卡文迪许实验物理教授及实验室主任的34年间,着手更新实验室,引进新的教授法,创立了一个极为成功的研究学派。
接二连三的新发现像潮水般地从卡文迪许实验室涌出:电子云雾室,成就中的一部分。该实验室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卢瑟福,C.T.R.威尔逊(C.T.R.Wilson),R.J.斯特拉特(R.J.Strutt),F.W.阿斯顿(F.W.Aston),G.I.泰勒(G.I.Taylor),以及儿子G.P.汤姆逊(G.P.Thomson),都是汤姆逊的学生,他们都成了著名的科学家。在他的学生中,有九位获得了诺贝尔奖金。汤姆逊对自己的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学生在开始做研究之前,必须学好所需要的实验技术。进行研究所用的仪器全要自己动手 。他认为大学应是培养会思考、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才的场所,不是用“现成的机器”投影造成出“死的成品”的工厂。因此,他坚持不让学生使用现成的仪器,他要求学生不仅是实验的观察者,更是做实验的创造者。汤姆生的著作很多。如《电与磁的现代研究》、《电与磁数学基本理论》等。在他成名之后,好多国家邀他去讲学,但他从不轻易应允。如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几度请他去讲学,最后他才答应去讲六个小时。他讲授的内容相当重要,对核物理有一定的价值。这足以说明他治学十分严谨,不讲则已,讲则要有新的创见。伦琴由于他宣布了“一种新的射线”和表演了他的射线所能做的事情而使世界感到震惊。
1940年8月30日,汤姆逊逝世于剑桥。他的骨灰被安葬在西敏寺的中央,与牛顿、达尔文、开尔文等伟大科学家的骨灰安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