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5年前。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整天忙
于四处奔波,求亲告友上人才市场,为给自己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但
是两个多月下来,我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也没有找到一家理想
的单位。最后,我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
父亲见了我问我找工作的情况,我无奈地向他说了一下求职经历。
身为中学教师的父亲静静地听我说完,然后说:“依我看,你不如先
找份临时工作,边打工边找工作。”我说:“打工挣不了几个钱,还
让人瞧不起,没意思。”父亲说:“先打工既可以挣个零花钱,也可
以使你学一些东西,对你将来的工作也许有帮助,这就叫骑着马找马。”
“骑着马找马?”我不解地问。父亲告诉我这是一个故事,说从前有
一个人,丢失了一匹宝马,他不得不带上干粮四处寻找,他走啊走啊,
果然见到一匹马,但不是他的那匹,而是一匹野马,他没有理睬这匹
马,继续向前走去。后来,他又见到好几匹马,但都不是他的那匹,
所以他就一直朝前走,结果,这个人终因精疲力尽而累死在路上。父
亲说,如果那位找马人骑上一匹马再去找自己的马,结果肯定要好得
多。
我回味着父亲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便决定先找份临时工再说。
找临时工要比找正式工作容易多了,不久我在一家在别人看来还不错
的单位上班了,我的工作是在办公室打水、扫地、分发报纸。上班后,
我发现这个单位不怎么重视宣传工作,于是我主动要求为单位写材料,
凭着我从小对文学的爱好,加上四处求教老师,我为单位采写的稿件
相继在中央及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这很快引起了领导的重视。日
子一天天过去了,在工作中我渐渐地学到了许多以前在学校里学不到
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坚实的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因为社会需要拥有实力的人。于是,我更加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也
一再得到领导的表扬。值得庆幸的是,第二年春天,单位里增加了两
个编制,在我还不知道的情况下,领导为我争取了一个名额。在那一
刻,我才知道,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马”。
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但我却记住了“骑着马找马”的故事,因
为它教我懂得了如何在等待中寻找机遇。其实,在人生中,我们都在
寻找一匹“马”,特别是在下岗待业者日渐增多的今天。付出坚实的
努力锲而不舍的走下去,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我们学会骑着马找马,
也不失为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骑马找马的典故如下: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诵经不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主人醒来,出门骑上拴在门前的马在山庄外转了转,突然想起自己的马还拴在门前桩子上,急忙拍马赶回,见门前没有了自己的马,大喊大叫,抽了仆人一鞭子,仆人胆怯地指着他骑回的马道:“这不是您的马吗!”。
主人恍然大悟,忙又改口道:“你还真聪明,一眼就把马认出来了哈哈”时犯糊涂或做错事难免不可嫁祸于人。智者于里必有失,人无完人谁能无过,出现问题别总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最好先从自己找起。
人之间还是要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避免“看别人一身疤,看自己一朵花”,有助和谐和进取...
比喻东西就在身边,还到处去找。也比喻在做某工作的同时另找更好的工作。
骑马找马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称:骑马找马(qímǎzhǎomǎ)
成语释义: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诵经不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近义词:骑驴找驴
成语用法:可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感 彩:褒义成语
成语正音:找,不能读作“zǎo”。
骑马找马的例句:
他拿着门钥匙还到处找钥匙开门,真是骑马找马。
他一边作散工,一边找工作,骑马找马,他没闲起来。
为什么是骑驴找马,而不是骑马找马,骑骆驼找马或者会更容易点,眼光看得远一点。
换一种方式离成功更近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
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前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 。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暗暗为他担心。
他努力过,可是收效甚微,自己在学业方面取得的进步近乎为零。但是,他还是在不断加班加点苦读。
每天,他醒来后都害怕上学,害怕被嘲笑。周末,他坐在自家的门前,看着草地上喜笑颜开的男孩们,感到自己的未来一片渺茫。
时间在一天天地流逝,而学校也在考虑劝其退学。
一次,他看到一个老人为了一张被老鼠咬坏的一美元钞票而 哭不已。为了不让老人伤心,他悄悄回家将自己平时积攒的硬币换成一张一美元的钞票,交给了老人,说,这是他用魔法变回来的。老人激动不已,说他是个善良聪明的孩子。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不是个笨到家的人。接下来的这天,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
父亲要带他出门,目的地是波士顿。他说,我们坐汽车可以到达。父亲说,那我们坐汽车吧。可是,在中途的一个小站,父亲下车买东西忘记了汽车出发的时间。就这样,汽车在他喊叫声中呼啸而去。他很害怕,心想这下怎么办,没有汽车,父亲怎么能到波士顿呢?波士顿汽车站到了,他下车时却看到父亲正在不远处等着他。他快速跑了过去,扑进父亲的怀抱,诉说一路的忐忑不安,害怕父亲到不了波士顿,并惊讶父亲是如何到达的。
父亲说,我是骑马来的。
是这样的!他惊讶不已。父亲说,只要我们能到达目的地,管它用什么方式呢,孩子,就像你学业不成功,并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面不能成功,换一种方式吧!此时,他猛然醒悟。
随后,他看到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 苦不已,就想假如自己用魔法帮助他们实现,即使是假的,但起码从精神上减轻了他们的 苦。
从此,他对魔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跟随一些魔术师学习魔术。
他克服心中的怯懦,为自己的梦想开始奋斗。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进行的努力受到了父母的鼓励。
教他魔术的老师发现他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悟性,学东西很快,而且每次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创新。很快老师的技巧便被他学光了,他不得不换老师。就这样,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换了四个魔术老师。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一个匪夷所思的成功人士。
有人问他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父亲告诉我,成功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个固定的车站,我们在为怎么到达而绞尽脑汁,大家都在争夺汽车上的座位,没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车,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骑马或者乘轮船去车站呢?这样,我们不是也到达了吗?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
最后,大卫•科波菲尔又说,后来我知道,这一切是父亲安排好的,其实那个小站离波士顿很近,骑马竟然比坐汽车还快,所以父亲到得比我早。
道理浅显易懂,可是真正理解它,并付诸行动的人却很少。
黄光裕: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位人物信息来源于名人网原文链接:
一脚深陷泥潭,一脚却踏着云彩,这个人就是在家电业霸气十足的黄光裕。
中关村债务危机的爆发,在业界看来,黄光裕焦头烂额,四处灭火;而与苏宁关于大中一役,黄光裕却玩得漂亮,显出他在资本市场上的游刃有余。
义气黄光裕
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黄光裕遇上财技通天的段永基,故事的精彩程度自然可想而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而中关村科技就是黄光裕与段永基的江湖。
高手过招,半招定生死。显然,在中关村一役上,段永基抓住了黄光裕的命门,顺利出局,留下一个烂摊子。
黄光裕骨子里是个很讲义气的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而这个朋友是许钟明,其身份是中关村科技的董事长,黄光裕的广东潮汕的同村伙伴,两人一起在北京打拼多年,关系非同一般。
话归正题,黄光裕和许钟明与段永基的故事是如何开始的?事情得从2006年说起,当年黄光裕入股中关村科技,到2007年7月变身为中关村科技的第一大股东,而段永基却成为第三大股东,许钟明为第二大股东。
如果故事按照一种明朗的模式发展,黄光裕借壳中关村科技,将国美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业务注入,达成所愿。
2007年9月,中关村33亿CDMA债务纠纷爆发。突然爆发的债务危机黄光裕是何种表情,业界不得而知。但那段时间,黄光裕是隐于幕后的,很少有人知道他所思所想。而许钟明连续一周在 院打点滴。
因此,黄光裕的压力可想而知,作为第一大股东,黄光裕必须承担起偿还中关村巨额债务的责任。但这与黄光裕当初进驻中关村的初衷不符。
面对如此的巨额债务,黄光裕萌生退意。
黄光裕派驻到中关村的管理团队开始撤出,同时,他开始打算通过别的途径实现地产业务借壳上市。或许经不起老乡许钟明恳求,黄光裕最终决定和许钟明共进退。
购中关村科技的资产,承租物业,或授予建筑业务等方式累计为中关村提供了超过9亿的资金支持。在许钟明和黄光裕的努力下,中关村33亿的CDMA债务看到了曙光。
熟悉黄光裕的人知道,其实除了义气,在用人上,黄光裕是相当宽厚的。“比如对陈晓,常言说一山难容二虎,但黄光裕不但容下陈晓,还优待他。国美集团买了两辆最新型的奔驰轿车,黄光裕和陈晓一人一辆。”黄光裕身边的人告诉记者。
收购中的霸气
人生总是充满偶然性。就在黄光裕深陷中关村的泥潭之际,大中电器让他得意地笑了一次。黄光裕的在商场上的 非一般人可比。
黄光裕用实际行动上演了一幕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横刀夺爱。
12月12日,苏宁宣布终止收购大中电器。随后三天,国美电器宣布收购大中电器,且以36.5亿的现金收购。
“其实早在苏宁放弃收购大中的前夜,黄光裕亲自约见张大中,愿以高出苏宁20%的价格收购大中电器。”熟悉内情的人如此表述,黄光裕的果断、霸气在此役中可窥一斑。
而黄光裕的座右铭“商者无界”也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诠释。
张大中与黄光裕,宿怨极深。受“中永仲裁”事件,以及“间谍门”事件影响。业界对张大中与黄光裕的印象,大有势不两立的含义。
所有的这些,似乎没有影响到国美电器收购大中电器,一直给苏宁电器抛橄榄枝的张大中,这次却选择了黄光裕,理由很简单,比媒体报道中的苏宁的收购价30个亿多了20%,黄光裕与张大中的握手也成了必然。
而近日苏宁总裁孙为民在北京表示,大中电器连10亿都不值。苏宁的意思很明白,黄光裕做了冤大头。
如此看来,黄光裕的2007年,柳暗花明。